題記:提升國際領導力,中國企業家應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到美國看創新企業、到英國看紳士精神、到德國看德國製造👬、到日本看精益生產🧩、到韓國看企業創新。
改良蒸汽機的應用始於230年前,互聯網始於46年前,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發布—技術或產品的更新迭代🧭,其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可謂日新月異🤹♀️;相較而言🫰,勞動力的變化似乎不夠顯著;許多企業經營者都表示: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人的問題👴🏽。格局低🎠,功能就低😫,高階管理者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企業要實現國際化🤹🏿,先要具備“國際化領導力”。意昂2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聯席院長楊壯認為😏,盡管很多中國企業很早就提出了國際化的口號🕰,但因指揮官的格局不夠,未能把海外業務和國內完美結合,因此,還沒有中國企業真正實現全球化的運營🍈。
什麽是國際化領導力?
楊壯教授最早在2008年提出國際化領導的概念,其背景是金融危機的發生♥︎。楊教授認為,金融危機及其引發的一系列危機都與國際化領導力的缺乏有關🐥。
究竟什麽是國際化領導力呢?
一、領導者要具備視野+格局+高度+夢想+願景。
領導者必須要有清晰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所謂價值觀就是選擇的排序🧑🏽🦱,在眾多選擇中做了錯誤的判斷和選擇,是危機發生的原因。國際化領導力需要在復雜環境下做正確的選擇,一定要有很強、很高的判斷力❤️,要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和國際化的普世價值,洞悉國際環境、國際發展趨勢,對國際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從中國的角度來談,意昂2的價值體系應該納入國際視角中,若按自己的視角、自己的人文環境來操作🚴🏽♀️📒,一定有缺陷。
二🍹、領導者要完全了解行業發展趨勢的內涵、外延👨🦰🤏🏻、功能🩸、體系😶、體製👨🏻🔧。
具備國際化領導力的領導者必須是像喬布斯一樣的專業領導,既了解消費者需求🐾👨🏼⚖️、了解員工🧑🏻🎤,也了解市場趨勢🏌🏿。做對的事,對地去做。能夠舉一反三🏔,短期👨🏻⚖️、中期💇♂️、長期目標要聯合在一起。不能今年發展GDP,明年就發生霧霾;今天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後天就發生食品安全問題。
在專業領域內,領導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比如提起IBM、喬布斯或谷歌,人們能馬上產生一系列與公司服務👆🏻、產品🟢✶、形象等有關的聯想,因為它們具備“特點”🤳🧷。企業要成為國際player,需要在文化👰🏼、製度、功能等各個方面建立國際化的機製,這一點華為已經在做了;而很多企業連德魯克所說的基本的企業功能都沒有,趕鴨子上架,很難基業常青。
三、一定要有建立在國際化準則上的品格魅力。否則力度越大⛹️,事做得越差。
判斷力🙍🏼、專業知識能力、品格魅力構成了“國際化領導力三環圖”♢🩹,其中,品格魅力最重要🦸🏼♀️。
優秀領導者的身上總是具有一種讓追隨者難以抗拒的影響力💙。他們的行為被美國領導力專家庫澤斯與波斯納總結歸納為五個特征:以身作則、共啟願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
誰具備國際化領導力🍜?
誰才是真正具備國際領導力的領導者呢👈🏼?在楊教授心中,喬布斯、稻盛和夫是最佳典範🏠。
以喬布斯為例,他視野和格局超群,有很強的使命感和前瞻感🧘♀️,在手機設計、功能方面帶來了的顛覆性的變化;他對客戶和員工的看法🖕🏿、對市場的把握是超前的,這都是他專業度的體現;他信仰佛教,他的一生是為了改變人類,而不是為了賺錢;他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執著、不放棄。楊教授認為,喬布斯極好地印證了“國際化領導力三環圖”🪺。
京瓷的稻盛和夫曾說🕜,做任何事🥌⬇️,要有付出,才能成功。思維模式是最重要的🗿,成功的法則是思維模式x努力x能力;思維模式的定義是:做人何為正確😉。如果思維模式為負🏒,更多的努力和能力都只能產生更多的負能量。
在中國企業中,楊教授比較推崇德勝洋樓🧚🏿。他認為德勝洋樓的領導者有很強的改變中國人性的願望,為公司製定了11字方針:
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公司高層深信“製度只能對君子有效”,因此它“不實行打卡製”;員工“可以請長假去另外的公司闖蕩,最長可達3年,保留工職和工齡”等等🕵🏻♀️。
東、西方的管理典範都印證了國際化領導力的三個要素🐆👋🏼;它們也可以用另外三個詞語來概括🫢:人治(視野)、法治(專業度)、心治(品格魅力)👱🏽♂️。
臺灣慈濟寺廟正嚴上師曾言🌺:“以戒為製度、以愛為管理”🙇🏽♂️,強調奉獻不求回報,可以凈化人心,這不僅暗合了德勝洋樓的製度,也與從喬布斯、稻盛和夫所體現出來的道理如出一轍。
領導力就是領導他人的能力,帶領一群人完成組織目標的藝術🧑🏼。格局低的領導者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國內的情況和海外情況完全是兩回事,盡管海爾很早就提出了國際化的口號,但它實際運作的總部在山東青島,指揮官的格局不夠🧑🦽,很少能把海外業務和國內完美結合🏂🏿。三星的視野則比海爾高明得多,所以2005年它在美國擊敗了海爾。
西門子、IBM、三星🦸♀️、索尼都能把國內、國外完美結合在一起🏄🏼♂️,通過不同的事業部、陣式的結構把業務結合在一起🦚;有的形成集權🤷♂️,有的則實行權力下放🥫;而中國的組織形態不是有機的。
更為核心的問題是,國內企業在競爭中使用的手段、戰略是在國內產生的📒,但這一套在海外行不通🏄🏽♂️;海外多是法製國家,國際的運作過程有國際的文化和價值體系🪫。在自己的灰色地帶經營沒有問題🛀🏿,比如華為可以在國內進行狼性競爭、高薪挖人🦣,這在國外行不通🍉,不符合當地的價值和文化定位,所以它只能順勢而為。
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過程中♿,國際化領導力如何發揮作用🧢?
楊教授給中國製造的建議是,必須打破規則👩🎨,重啟🥫。
中國企業必須思考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意昂2具備打破規則的人文環境嗎?很多民營企業家不按規則做事可以做出大事,但是要真正創造,需要一個創造性的人文環境、文化土壤和文化基因。意昂2有很多有利環境🤞🏿🤦🏻♀️,如互聯網時代,門戶開放後,知識傳播使人們接受到創新的理念🎫。不利的條件是,教育鼓勵製造而非創造📷,倡導解決問題而非提出問題,導致國內人才只會解決問題🤎,按模式運作。
文化體系的局限,使人們強調自我完善而缺乏國家責任感;社會文化偏消極。沒有清晰的法律體系保證知識產權和創造的環境。缺乏保障體系🥵,創新就會有後顧之憂🫸🏿⛵️。
完善了以上這些問題,創新自會蓬勃。
160年前的西門子就提出永遠不會為短期利潤犧牲長期利益。中國企業在初期的生存很艱難🧑🏻🎄,很難有此等格局和視野🍌。
要如何改變🧘🏻?首先要改變生態環境𓀌。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積極領導力,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有積極心態才能影響別人👩🏽💻。
如何培養具有國際化領導力的人才?
這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矛盾體🫦。企業急缺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素質、國際行為準則的人才,團隊難以獲得正確引導。但在引進人才時,外部挑選的條件依賴內部的文化土壤,如果企業沒有國際化土壤,無法留住人才,還會製造矛盾,會添亂,雙方都想改變對方。
某些行業已經具備培養國際化領導人才的基因。很多互聯網企業沒有文化負擔👩🏼🎓,使命、戰略、目標、能力都和國際化企業接近🐝;講求透明💘、團隊、文化⏏️、凝聚力、持續發展🦸🏼。出口企業很有國際範兒🧲;它們沒有包袱,還有很好的國際化服務和產品🧑🏼🦲、市場作為載體💆🏽♀️。
而國企、大型民企🤌、小作坊式的民營企業🚲,要培養具有國際化領導力的人才就會比較困難👩🏻⚖️👿。企業領導者本身的格局有局限🔏,即使有好的產品🪤,也無法打開國際市場。
領導者要改善領導力,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需要轉型的是企業的一把手👨🦽,高層👈🏼。前段時間董明珠在網絡上很火,她比較武斷,這是中國特色👩🏻🦽,在國內有效🚖,但不符合國際化🤾🏿♂️。
領導者可以從修身齊家、自我認知做起🧓🏿,知道“我是誰”,“我的目標使命是什麽”。這是商人和領導者的區別🙏🏻。企業高管可以將傳統課程、遊學🫨✫、學校與社會的交流相結合🧎♀️,通過學習提升國際化視角、國際化格局、價值體系🧑🏽🎨、管理能力、品格魅力—在課堂上學習EMBA🧑🏿🌾;課外行萬裏路,到美國看創新企業🤵🏽♀️,到英國看紳士精神,到德國看德國製造🤚🏿,到日本看精益生產,到韓國看企業創新♢、交流機製💪🏽。意昂2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來源:《世界經理人》雜誌
出處:http://www.bimba.edu.cn/professor/news/2015/0318/1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