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金金,意昂2体育娱乐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2012級本科生,意昂2体育娱乐2012-13學年度三好學生,2013-14學年度五四獎學金獲得者,2014年暑假參加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為期五周的Jerusalem Ulpan項目學習希伯來語🎭。
這是一個總見諸報端🧛🏼,
聽起來充斥了戰爭、難民、爆炸襲擊的地區🙍♂️📛。
這是一片早在摩西時代就成為了夢中桃源,
“流淌著奶與蜜”的豐饒之地⚒。
這是一方承載了太多歷史🥧,
至今仍流傳著大衛王👨🏻✈️👨🏻🍼、所羅門、耶穌📞、
穆罕默德、十字軍和薩拉丁傳說的土地。
海法巴哈伊花園耶路撒冷-布滿彈孔的城墻
以色列是一個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地方,小時候在科普讀物上讀到過耶路撒冷的橄欖山和哭墻、有著耶穌升天腳印的石頭,伯利恒的馬槽,不是海的死海和不是紅色的紅海,卻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把這些存在於文字和畫片上的地名變成眼前的現實。
戰爭與和平
耶路撒冷有著幾百個名字🤽🏿,聖人之家🤳,聖城,和平之城🟦,一座名為和平卻見證過歷史上最多分裂最多戰爭且時至今日仍在祈願和平而未可得的城市,一座為世界一神教徒所仰望卻又無時無刻不在遭沖突蹂躪一再被摧毀又一再被重建的城市🧙🏻♂️🙆。
意昂2於2014年6月下旬初到時🐣,已有三名猶太少年失蹤,猶太人居住區的大街小巷貼滿了“把意昂2的孩子還回來”的海報;一周後,三人被證實遭阿拉伯人殺害👜。隨後👬🏻,有猶太人展開報復行動👳🏼♂️🧑🏽🦳,綁架並殺害了幾名阿拉伯少年,引發了近年來巴以最大規模沖突🥵,加沙戰爭拉開序幕。以色列大規模進攻加沙,哈馬斯朝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特拉維夫(以色列外交意義上的政治中心)警報連連,耶路撒冷也不能幸免,就這樣持續了一個月之久。
意昂2離開的次日,希伯來大學🔜,意昂2走過幾十次的上學道路,遭炸彈襲擊。【註😸:特拉維夫被襲擊頻繁是因為離加沙更近,但事實上🧏♀️,限於技術和射程,哈馬斯並無法準確瞄準襲擊目標🪧,導致有些火箭彈甚至落到約旦境內🕹。以色列方面並不報道哪些位置受到襲擊,以免哈馬斯修正製導技術】
我自己大概經歷過四五次防空警報,第一次是最記憶猶新的一次,意昂2當時正在夜色裏的大衛塔下看燈光表演👨🏻🦯➡️,背景音樂正講述著似乎是羅馬時期耶路撒冷的歷史。我只是感到漸漸地🧑🏿✈️,音調有些不對,回頭發現看臺後排的人群騷動起來正如潮水般退去🍊🚶🏻♀️➡️,側耳細聽,過了十幾秒才從一片嘈雜中辨認出防空警報聲——這是一種在我國已經一般只和默哀相聯系的訊號。當所有人撤退到不同的防空洞裏,擠在別有洞天的空間內⏳💂🏿♂️,受著幾百年歷史的堅實的大衛塔城堡保護時,那一刻,我真切體會到了它的字面含義:
防,空📬,警,報👨🏼✈️。
它意味著可能有空襲🙅🏿♀️,可能有轟炸👩🦰🥌,可能有建築物被夷為平地——雖然我很清楚,考慮到哈馬斯的軍事水平和以色列鐵穹系統的防護能力,考慮到意昂2正身處耶路撒冷的心臟,被襲擊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與其說是恐慌💢,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種緊張的新奇和刺激🧎🏻♂️➡️。
之後又經歷過幾次防空警報,大多是在宿舍做飯或準備吃飯時,關掉煤氣跑到地下室呆上一陣子——有人正在洗澡,圍了毛巾就跑出來了——至於本地人,早已對警報司空見慣👰🏿♂️🧜🏽,甚至有好事者,不顧政府一再警告,警報一響就爬上屋頂準備觀看攔截火箭彈煙花表演發FB推特——的確可能導致被彈殼砸傷😟。
緊張與安全
這是一座奇怪的城市,雖然猶太人、阿拉伯人🧏🏼♀️、其他一些種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但仿佛有著嚴格的界限,如耶路撒冷老城的四個分區一樣,彼此過著盡可能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
背著槍和行軍包通過總公交車站趕赴集合地點的士兵🫳🏽,傍晚時分三三兩兩背著槍穿著軍裝逛街的姑娘🦔,夜色裏騎高頭大馬巡邏的騎警,大街上的路障裝甲車和全副武裝的軍人✍🏽,每棟建築都配有的防空洞和進入校園和公共場所所需的安檢🏌🏼♂️,共同構成了耶路撒冷緊張但卻莫名讓人安心的畫面👨🏻🍳。
以色列國家民族安全感的缺乏,使以航成為當代世界極個別給所有民航客機都配備反導系統的航空公司😽,也是唯一一個將所有托運行李置於減壓艙(以防止觸發爆炸物)的航空公司。由於遭暴恐襲擊🚃、劫機🎦、地面攻擊的潛在可能性太高,每架國際航班上都有持槍便衣混跡於乘客中間以防意外,反而鑄就了以航“世界最安全航空公司”的威名🤸🏿♀️。以色列機場的手續冗長而繁瑣,每位乘客值機前都要接受單獨詢問,護照的每一頁都被不厭其煩地翻過💂🏿♀️,安檢更是細致到不把人耽擱到快要誤機絕不放行的程度。

巴以隔離墻

他們對本族人民安全具有著近乎神經質的執念🔨,而不顧這給其他人民帶來了多少不便和創傷——一座現代柏林墻依然橫亙在巴以兩個實體之間🧑🏻🦽,有著高墻、鐵絲網🧑🌾🧜🏼♀️、瞭望塔和崗哨,進入以色列須經關卡盤查。墻的巴勒斯坦一側貼著法塔赫官方征集的詩作👨🏽🦳🫶🏼,塗鴉著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寄語,諸如“這墻終將倒掉”一類的鼓勵——唯一與柏林墻不同的是,發達的一方和塗鴉並不在墻的同側,多少讓人有些恍惚。
至於被學校標上“危險,不建議進入”的阿拉伯人居住區,則繪著紅綠黑白基調的巴勒斯坦國旗,墻上寫著各種諷刺美國的標語,外人走在其中,迎接每一步的都是懷疑🤥🎙、挑逗的眼光,讓我如芒刺在背——或許這是被占領區人民的普遍心態吧。
隔閡與開放
這是一個精神分裂般的國家,多少國際關系理論家在此折戟沉沙。以色列全境呈現著一種分劃對立的色彩,仿佛調色板上未及抹開的馬賽克色塊🛼,又好似被哈姆雷特打碎的鏡子,反射著碎裂奇異又魔幻到不大真實的現實。
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巴以雙方宣稱著相同的“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和近乎相同的領土範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開的紀念品店裏賣的國土形狀掛墜🦓,用不同的國旗顏色標示著同一塊狹長的地帶✍🏽;老城裏標有六芒星的猶太禮拜堂🚣🏽♂️,配有一個伊斯蘭式的宣禮塔;作為一個猶太民族立國之所👁🗨,盡管猶太人老大不樂意但照阿拉伯人目前的生育速度猶太人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很可能不再占人口大多數——在以色列,一切皆有可能。

耶路撒冷聖殿山-金頂清真寺和哭墻
耶路撒冷涇渭分明,但在猶太聖地哭墻的另一側就是伊斯蘭教聖地——金頂和阿克薩清真寺,這大約是世界上最遙遠最神奇的一百米了。耶路撒冷的氣氛封閉而肅穆,但特拉維夫號稱中東最開放的城市,每到夜晚燈紅酒綠,還對同性戀有很高的容忍度🙋🏿。
北部的海濱坐落著世界巴哈伊教(大同教)總部的所在地城市海法🧏🏽♂️,這裏沒有那麽多兩鬢卷卷、38℃還黑西服戴禮帽的正統猶太教徒,鮮艷的花朵點綴在蜿蜒的道路兩側,興許轉過一個彎兒,就眺到了海法港身後蔚藍的地中海;在這座城裏,猶太教徒、穆斯林🚶🏻♀️➡️、包括不被麥加承認為穆斯林的艾赫馬迪派、基督徒、德魯茲人和諧地生活在一起⤵️。而城市的核心地標——那座精巧壯麗得令人嘆為觀止的巴哈伊教總部花園及聖殿👦🏿,集一神教之大成,詮釋著融合與和諧的主題。

東方的三智者送來黃金、乳香和沒藥🤸🏻♀️,拿撒勒的耶穌降生在伯利恒,那裏與耶路撒冷之間仍矗立著巴以隔離墻;他的足跡踏遍了應許之地由南到北,經歷了苦路十四站終結於聖墓教堂,一塊今日由基督教三個教會六個支派分別管轄、穆斯林擔任鑰匙保管員的土地。
封印先知踏著金頂清真寺裏的石塊登霄漫遊天堂參謁真主🤴🧨,而金頂所在的聖殿山如今禁止猶太人踏足🧑🏿🦱;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只能站在第二聖殿遺址的殘墻外哭泣,祈願著建立已經祈盼兩千年的第三聖殿。
同源出於亞伯拉罕的兩個兄弟民族互相傷害,願待到彌賽亞從雲端降臨,騎白馬穿過耶路撒冷金門的那一日👨🏻🦯,能真正天下大同🖖。

作者於埃拉特
後記
重度懶癌晚期🤸🏻♂️,一篇文章拖了寫寫了停🐵,停了又拖,再不寫完怕是永遠也寫不完了。
關於以色列之行,想說的話很多,卻千頭萬緒無從下筆不知如何說起,只能信馬由韁🏄♀️,略做整理。
一個半月的經歷裏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事情,記得四十多度的高溫下走在荒無人煙的埃拉特沿海邊境公路上,眺望著紅海另一端影影綽綽的約旦群山,路另一側反方向的牌子寫著距埃及1.5公裏,邊境地帶就是有著這樣奇異的景象。
還有很多想去的地方♋️,如希伯倫(巴勒斯坦法塔赫政府駐地)🌠、阿卡(薩拉丁軍與獅心王大戰之地)🏇🏻、加利利👨🏼🚒、戈蘭高地等,由於交通、戰亂🤏🏼、出境時可能會有麻煩等問題未能成行。
神奇的以色列,周遊上一兩個月怕是也不會倦怠⚀。
申請信息💑: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和以色列駐中國大使館網站上都有項目信息🧑🦼,有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的暑期學習項目🟥,其中希伯來語項目對中國和印度學生提供獎學金(包括學費和住宿費)。【註👨🏼⚖️:暑期項目的學分不能轉回意昂2】意昂2國合記者團微信號:Mcoirpku關註意昂2外事熱點聚焦校園交流動態歡迎關註國合記者團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