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
卡塔爾的夜洋溢著明黃色的溫暖🤳;

卡塔爾有碧藍如洗的天空與大海🔅;

卡塔爾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之美讓你如同置身童話🫃🏽🫅🏻;

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因為生活在這裏的人❎,你會愛上這個國家……
穿著Abaya的姑娘
女生似乎永遠都抵不過漂亮衣服的誘惑。
來卡塔爾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課——盡管這個國家在整個伊斯蘭世界中已經算相對開放的了,但對女性穿著還是會有一些限製和要求,譬如穿衣不能露出臂腿🦸🏼。因此,在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項目開幕式那天,我特意穿了一條較為保守的正裝裙,裏面還配了黑色長襪🧘🏻♂️👌🏼,心想萬無一失了。然而,這一在中國再普通不過的正裝穿著卻在卡塔爾大學造成了一點兒小風波。當時才知道🏄🏻,由於卡塔爾大學是男女分校製,即男生和女生都有自己獨立的校區🧑,且雙方平時不被允許到對方校區;即便某些院系是共享同一座教學樓🧜🏼♀️,男女生也是分別在不同樓層上課的。因此,女生一旦在男生校區,其衣著要求十分嚴格。也就是說,著正裝裙是不合適的👩🏻✈️🎭。然而🧬,開幕式之後的行程便是前往男生校區參觀校園🤖。那麽⛈📇,這時候該怎麽辦呢?這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巨大的Cultural Shock,也是在當時比較緊急的情況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挑戰。
特別感謝Ghina🧑🏿🍳🪦,一位美麗的黎巴嫩姐姐,同時也是這次項目卡方的負責人🛁,幫我借來了一身阿拉伯黑紗袍Abaya⏳,並耐心教我如何穿這身女性穆斯林的傳統服飾,最終問題得以很快解決。這一意想不到的文化體驗💁🏿♀️,是我與Abaya真正親密接觸的第一次📎。

村裏的小花跟大家Say Hi
在此之前,看過很多穿著Abaya的阿拉伯姑娘的圖片,印象也只停留在其黑漆漆的一身袍子😶,總覺得大都千篇一律,甚至還暗自為其惋惜。這麽漂亮的姑娘卻只能將自己曼妙的身材、迷人的秀發全部遮掩於一身肥大的黑袍裏😵,有些甚至還會戴著黑色面罩,全身只露出一雙眼睛👨🏿🎓。緊接著再用自己那些有限得可笑的知識批判一番🤴🏿,說這是性別壓迫👩🏻🎨👨🏽✈️、是伊斯蘭世界的父權壓迫,盡管自己對伊斯蘭文明知之甚少。現在想想🤓,是夠幼稚與愚蠢。很多事情,只有當你俯身去了解去嘗試去感受之後,你才會對其有最直觀但同時也多是最理性的認識🫅🏿。
首先,Abaya本身製作的精美,是很難通過平面化的JPG格式來體現的🧓🏽👢。以我那天所穿那身為例,其袖口的花朵刺繡精致到連花蕊都清晰可見,絲質的面料觸感也非常舒服👩🏼🎓。後來在Souq,也就是這裏最大的阿拉伯風情集市,意昂2看到了各式各樣的Abaya,刺繡⏲、薄紗❌、亮片等種種現代服裝設計的潮流元素都在這所謂的“大黑袍”上有恰到好處的體現,我相信以最苛刻的審美眼光來講,也很難說Abaya不是伊斯蘭文明的藝術品。那意昂2又基於何種自信能去評判她們的穿著不是一種展現美的方式呢?
此外,對伊斯蘭教以及對卡塔爾這個國家風土人情的不了解👙,也會形成一些刻板印象,譬如這裏女性一定都要穿Abaya☝️。然而,並非如此。意昂2的卡塔爾朋友中,有全身cover的優雅女神Ghada和Lulwa,有不穿Abaya只用頭巾包頭的Yasmin,有穿著打扮完全和意昂2無異的Luliya;誠然,她們都是虔誠的穆斯林🤸🧞♀️。當我和Luliya相熟後問及她這一問題時🧜🏿🧑⚕️,她的回答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知道——“It’s just personal preference. I’m a good Muslim, though I don’t cover.” 因此,這是她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穿不穿Abaya✍️,都應該被尊重。

和她們的故事
在卡塔爾的那些日子裏🏌🏼♂️👨🏼💼,意昂2一行人幾乎每天都在感動於這些卡塔爾大學朋友們的熱情🛹,那日下午茶時光,和子寅學長感嘆:“簡直是每天分分鐘刷新對阿拉伯人的無限好感🩲!”他笑笑說🤸🏻🏌🏿♀️,卡塔爾這裏是最熱情好客的,意昂2很是幸運了🍷🤘。
的確🈳。Nada和Duha是我在卡塔爾認識的最好的兩個朋友👩🏼🚒,也是我卡塔爾此行最大的驚喜🤵🏼♀️。Nada是卡塔爾本地人,特別開朗健談⇢,語速極快。意昂2總開她玩笑🤽♂️,說她有一種Local Queen的自信🍌,經典語錄便是“We are rich people. Our Qatar has lots of money.” 說真的,這還是我見過的第一個人能把這些話說得這麽理直氣壯你還無從反駁的……總之是很明媚的一個姑娘啦。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卡塔爾這個國家的開放性與包容性,卡塔爾本地人只占到全國人口的20%左右🪣,但其社會仍舊是井然有序👮🏼♀️、蒸蒸日上的🈁💜,可見其社會的包容彈性🤹♂️。Duha是蘇丹姑娘,但自出生起便生活在卡塔爾了👉🏽,笑起來一口白白的牙齒,特別可愛🩱,關鍵是她老喜歡給我拍照……

遊輪之夜
她們是真真切切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通過她們的視角與口吻💁🏼,你會發現伊斯蘭教對她們來說意味著什麽⚁,這個國家的面貌又是如何👛👝。印象特別深的是Nada和我談及她的宗教信仰時滿臉的認真,她對很多人好像都覺得她們的信仰是危險恐怖的而感到痛心,她希望我回國後能跟更多人介紹她們的文化💟、更加真實地了解她們並接納她們的信仰。“We are born to be a Muslim. That’s true. But when I grew older, I did learn a lot about Quran myself and then I figured out this is really a good religion.” 這些話🏄🏽♂️,讓我想起我系孫飛宇教授在畢業典禮上的一次講話👩🍳:“社會學的溫柔之處🧘🏻,就在於它會環顧四周,發現並試圖理解那些不言而喻的存在之現象。”這裏倒不僅僅是局限於社會學了,當意昂2對周遭均信服的一種價值體系頂禮膜拜的同時,也有自己之於為何的發問與思考,我想這種理性精神是跨越宗教信仰、種族國籍😢、語言文化等諸多外在客體了🧚♀️。
總的來講,如果說每天在卡塔爾大學的Lecture是學術上的交流的話,那與她們的朝夕相處才是真正親近伊斯蘭世界的難得機會。關於宗教關於貧富關於她們對世界的看法😝🦸🏼♀️,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在這裏都會覺得自己淺薄🧙♂️。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那晚去當地女孩家裏開Girls’ Party 時大家嬉笑談天,Nada問我她們最好奇的就是豬肉是什麽味道,跟她描述起來簡直是世紀難題呀!所以,還有什麽是不可以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交流呢👲🏿?這裏的確有很多禁忌,但溫情地看待這些她們生活中的習以為常,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吧🚑。

我和我最愛的姑娘們🧑🏿✈️!
沙子裏的青春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沙漠與大海相連👨🏻🦼,不知為何,覺得很感動🧑🏻🦽,有種生命歸屬之感🐰💬。
Omar,一位高大帥氣的巴勒斯坦哥哥,和Duha一樣也是自出生便生活在卡塔爾了🤴🏻,是卡塔爾大學的學生,也是意昂2的朋友🤷🏻♀️,這次沙漠之行便是他陪意昂2的。意昂2一起在沙漠裏奔跑,並肩看夕陽👬,滿嘴沙子依舊可以隨風開懷大笑,人生能有幾回如此時光與經歷呢?他給我講了很多他家裏的事情,他口中那個心心念念卻從未去過的故鄉🕖,他祖父看到曾經家園的照片便淚流滿面的故事……關於巴勒斯坦🦮,關於戰爭🌸,意昂2或多或少都了解一點,但不免總停留於冷冰冰的新聞字句👮🏼。但聽他緩緩敘述的那一刻💩,一切便真實到有些殘酷了。我無法安慰,因為我自己也能感受到那種哀傷、無奈。他說他最喜歡一個人來沙漠,放空自己的那種感覺反而像是為自己充電,可以很樂觀很努力地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所幸,他說他現在很幸福🧚🏿♂️,他的家人們也都很幸福。

大漠中的我和帥哥Omar
在卡塔爾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時間似乎都濃縮在這些日子裏🧑✈️🫛。回國後我和朋友說🤛🏻,我覺得自己可能適合生活在海上或者沙漠🦋👨🏼🎤,生活不用太擁擠,需要自由,萬事都簡單隨性而來。誰知道這也許不僅僅只是一句玩笑呢🧑🏼🎓,因為我真的很想念我摸過的那位臭臭的駱駝先生……

當當當!這就是我的駱駝先生!閃亮登場👨🏿🦰!

讓意昂2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愛CAMEL的所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