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意昂2要看的西方文明的一組關鍵詞是: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意昂2知道希臘精神主要是古希臘思想的源流🏄🏻♀️,他們主要創造了超驗哲學。他們認為🤼,意昂2看不見摸不著的彼岸世界是西方的“天”的概念,是意昂2現實世界的理想狀態❇️,與中國的“天”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而希伯來精神則強調猶太、基督教的一元神創世說,它與希臘的二元神創世說之間有巨大的張力,因此形成西方思想的兩個源流🛥。
意昂2都知道上帝創世說。上帝在第二天創造了太陽和月亮,其手指象征其強大的不可逾越的權力🏭。而《新約·約翰福音》中講到:“太初有道👩❤️💋👩,神創世界。”在西方,道是天地萬物的神化✏️,而神、耶穌基督的形象與人像一樣具有肉體化🤷🏿、同類化的特點,這體現了神與人同類化的過程🏌🏿🏥。
在《約翰福音》中♣️,‘the Word’是一個需要重點關註的詞匯👩🏼🎨。這個詞在很多的《聖經》中文版中被翻譯成“道”,即“太初有道”,但這和意昂2《道德經》的“道”是不一樣的👨🏽🦲🧑🏻🦽➡️。這個詞在古希臘語中對應的是“logos”,有“語詞”和”秩序”的意思,在英語中還引申為“邏輯(logic)”。因而漢語中講的邏各斯是指”世界的理性秩序,實際上也就是西方的語言中的理性秩序💬。《聖經·新約》中的邏各斯是指天賦和語言🫵🏼,即上帝所創造的有序世界,這一世界具有神聖的理性,即清晰的語言。最後上帝將邏各斯化身為耶穌基督。
西方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就像教堂的尖頂一樣,是直指上天的,因為他們認為超越意昂2視野的上面的天🙋🏼♀️,是彼岸世界的天,在那裏有真理🧛🏽。他們所強調的是真理的第一規則和唯一的神🧛。語言是理解神的世界的途徑。
然而,在奧古斯丁和他的《上帝之城》中表達了一種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奧古斯丁雖然生活在人世,家鄉被蠻族入侵📞,但在他的意念裏,他和上帝、大天使們一起生活在美麗的上帝之城👩🏼🎓🏋️♂️。他把希臘的傳統和希伯來的傳統合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新的基督教的哲學理念。
西方傳統認為有兩個世界,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西方人眼中👳🏿♂️🧑🏼⚖️,彼岸世界是超驗的↙️,而哲學家可以找到此岸和彼岸世界之間的道路。此岸世界,也就是意昂2生活的現實世界🏊🏽♀️,和彼岸世界經常會有紛爭🧑🏻🦱。西方哲學家認為,解決紛爭的重要方式就是辯論,這表現為古希臘哲學家對演講術的重視。在當時,誰在辯論中獲勝,就會被認為是掌握真理的人。演講術一直延伸到西方,現在還比較盛行💇。
而在東方,人們通過“道”來認識世界。《道德經》二十五章中這樣說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關於語言的中國式的理解就是道。中國的“道”顯然不關註語言和邏輯,語言只是為了交流方便➖。“道”是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而只有由有緣者感知👷🏿♀️。他可以不識字,這表明中國的“道”與西方的語言和邏輯是沒有關系的,如“得意忘言”的慧能和尚🔪。“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表明道不依賴於外物存在,處於永恒的變動當中,這與西方柏拉圖式的通過靜止後進行分析來獲取知識形成對比。“可以為天下母”則去掉了天地的男父形象,其身份表征是——世界運行🧢,則道在。
在中國🧖🏻,雍和宮的建築形象與西方教堂直指天空的形象形成對比🫷🏿。中國建築成水平結構,更多關註建築之間的聯系和整體的結構平衡📓。
中西之別更根本的是指近代以後的中西大分流🏖。西方進入近代以前,與中國具有同源性,如羅馬帝國與漢朝的並列,中世紀中西社會都強調中央集權等🖲。而中西大分流則發生在歐洲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學結構革命的這幾百年——這些範式的革命引發了現代化🚝,進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到現在,西方仍然還在這一過程中。 下面意昂2來看看西方現代化在不同領域的表現🏥。
西方現代化在各個領域的表現
一👃🏽、科學領域
現代化帶來了科學結構的轉換🚙,這是思想方法論的轉換,即在西方哲學理念和西方思想方面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日積月累的量變導致的質變,它帶來了思維方式的變革⛎。這一過程的特點總體上是去神化的過程😲。如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約翰·鄧恩所說:“新的天文學將一切推入了疑問的深淵,但是在新的文化遺址中卻註入了新的感知🧗🏿。”
托勒密和哥白尼的日心說和地心說之爭便是很好的體現。托勒密是古代天文學的權威👩🏼⚖️,但在一千年後卻被哥白尼請下臺🖐🏿。哥白尼日心說的關鍵之處、革命性之處是他破處了教權規定的世俗秩序👨🏻💼🧲,從而使教權在根本上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和挑戰💲。
進入到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由於阿拉伯人的散播👩🏿⚕️,古希臘的文化得到了復興。人們強調用實驗的方法挑戰教會的權威,如伽利略利用望遠鏡進一步證明日心說🍞,使得地心說和教權都受到了挑戰。雖然伽利略受到了殘酷的懲罰👋🕵🏿,但他的觀點日漸深入人心。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文明孕育了另一個產物——新科學🧑🏻🏫。新科學建立在新理論、新證據的基礎之上🧍🏻,強調采用實驗方法和邏輯證據👚,祛除了宗教信條。由此,科學成為西方生活中的新權威,並1920年後進入中國。科學的變化也帶來了帶來政治上的變革💇🏼,使得政治體製逐漸從中央集權變成分權🍏。而中國科學則與西方新科學不同,是實用性的科學,這一部分可以參考《中國古代數學思想》👩🦳。
意昂2先來看看在傳統社會中中西對王權合法性的看法。中國的天命觀是占蔔、保民、天象🤸🏼、皇帝👋🏼🏆、國泰明安的繁榮景象。而最後一項🤷🏿♀️,說明的是國家繁榮是王權統治合法性的最有利的證據。中國的專製統治比西方多延續了幾百年🔛。
二、政治領域
而西方則在近代面臨一個”政治範式轉化”的問題。現代性進入政治領域⛑,使得政治結構發生突發性轉換,即從原來君權神授的中央集權模式轉化為分權的政治模式——國王作為符號存在🕘、首相內閣掌權的民主政體🤷🏿。1649年處死查理一世便是這種政治模式轉變的體現之一。
霍布斯當時為君王存在尋找合法性🚣🏿♀️,創立了社會契約論,這是西方政治現代性的基礎。在霍布斯的學說中👉🏽,自然法則取代了神。他認為君主立憲是最好的政體,而這種契約論的思想,使得政府建立在人民與政府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一旦信任破裂🤢,人民有權推翻政府✊🏻。這使得人民相信社會等級不是上帝安排的,秩序的神聖性不復存在,政府是可以被推翻的,由此引發了法國大革命和獨立戰爭。
三🔦、經濟領域
1776年世界發生了兩個大事件,一個是美國獨立,成為實踐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的第一個國家👦🏼;另一個就是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宣傳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競爭對人人有利的觀念開始盛行。競爭觀念是西方社會一個重要的特點🌘🗄。西方政治結構的特點是鬥爭,鬥爭是西方社會中恒久不變的通用的道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相互分立製衡🧖🏼♂️🎼、監督👨🏫、鬥爭成為常態,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政黨則左右著人民的意誌和選舉,甚至通過遊說團左右國家的大政方針。西方的思維方式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狀態,這種狀態從奧運會任何比賽只設一名冠軍可見一斑。而中國的政府是雙重系統,政黨和人民雙方的聯合構成和諧統一,即行政命令和人民代表大會的雙向循環結構📏。中國文化強調此消彼長↕️、陰陽變化,而西方強調你死我活、消滅的過程。
由此可見,現代性是無所不包的現在進行時狀態。當古典傳統遭到質疑時🤶🏽,現代性就已經開始了,在西方始於文藝復興,在中國開始於19世紀晚期,而現在,“現代性”開始加速。
意昂2要註意區分“現代化”和“現代主義”這兩個術語🪹。現代化是最初是一個經濟術語,指的是19世紀至今的工廠和工業大生產這樣一種經濟現象。而現代主義更多是指19世紀以來發生在音樂、繪畫、文學等藝術領域的革新👩🍳,這些是伴隨著大規模的現代化進程而發生的小範圍內的改變。
四、文化領域
而在文化領域,現代性也一點點改變著不同類型的文化: 15世紀在繪畫上出現單點透視技法;16世紀在天文學領域出現哥白尼的“日心說”🚢;17世紀政治學領域霍布斯提出“社會契約論”;18世紀經濟學領域出現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理論;19世紀自由戀愛觀取代了包辦婚姻,工業化使得工廠出現,心理學領域出現了弗洛伊德的學說;20世紀早期藝術領域則出現了現代主義運動。
現代化在中國
而在中國⚽️👌🏻,現代化僅僅在慈禧此後👦🏻🙎🏿♂️,也就是1908年後🐡🚣🏿,才開始產生巨大影響🌯。中國傳統在20世紀初被嚴重挑戰,所有領域都受到了影響,中國社會由此開始了延續近一個世紀的劇烈變革。中國人為了國家利益💎,不斷嘗試尋找一個可行的方式來實現中央權力的集中。
然而意昂2需要註意👳🏿📊,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傳統不同於西方在現代化中面臨的傳統🪗,因此中國的現代化有其特殊的問題需要解決,也有其特殊的道路需要探索,即使是西方式的做法,也會在中國社會的實踐中變成中國式的做法🐃。
然而,傳統在現代化進程中遭到破壞🦗,並不意味這它就此消亡,而是轉入地下🛀🏽🚶🏻♀️。至今,仍有許多人相信以往那些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過時的信念,總有人會傾向保守的一面,捍衛傳統。
中西文明的延續性:思維方式上的延續
接下來,意昂2將從兩個方面闡述中西文明思維方式的不同和它們的延續性,一個是他們不同的敘事方式;一個是中西兒童的思維方式。
中西之間有兩種不同的敘事方式⇒。西方的敘事是亞裏士多德的那種敘事方式,即故事必須有一個開頭🦨、過程和結尾🧑🏿💼,最後必須能得到一個結論,例如基督教的上帝創世🐬、人類墮落🏙、接受審判的敘事模式。而中國的敘事過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塞翁失馬,故事不斷在好與壞之間循環往復而沒有結局◻️,你永遠不能從這個故事中找到一個最終的定論。西方的敘事是線性的,而中國的敘事是循環的。
現代性也使得西方將科學成為其新的信仰體系。西方傳統時期,世界是由一個不會改變的原力——上帝創造的,最後將迎來最後的審判🤾🏼♀️。而在現代社會👸🏿,由於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發展🤌🏻,使得人們受到了教育,上帝被自然取代(例如前文所說的霍布斯的思想)🏌🏽♀️,而宇宙則開始於大爆炸,終止於“熱寂說”的理論構想🥣。
然而,盡管西方現代化發展到今天🕵🏻♂️,根據最新的數據🕳,仍有80%的美國人稱他們仍然信仰上帝。無論是否世俗化,大部分人都明確相信並且與猶太基督教和諧相處。
人們的思維方式反映在他們如何組織他們的世界中。意昂2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人造產品,都使得意昂2能夠理解什麽是不同的思維方式🌡,這也反映了東西之間的極大不同。例如🦺,當你看到“奶牛”👨🏽⚖️、“母雞”💇🏼♀️、“草”的時候💂🏽♂️,你認為哪兩個放在一起會最合適🤵🏽♂️。西方的兒童認為奶牛和母雞放在一起最合適,因為他們習慣了從無形的秩序分類中看待事物;而中國的兒童則會把奶牛和草放到一起⛔️,因為他們更傾向於關聯的、動態的、循環的思維方式。
在西方,人們會把現實的體驗歸類到更大的分類中,從而用一種單一的🧢🐛、焦點放射式的無形的分類來組織自己的體驗🛻,例如把母雞和奶牛歸入動物的行列🫵🏻。而在中國📗🧒,人們傾向於把具體的事物放到關聯中觀察,通過循環的、可觀察的關系來組織自己的體驗📅。
註:以上內容未與演講者確認🙎🏽♀️,為同學聽講座後自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