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專題鏈接
Q:聽說你剛剛完成你在拉各斯的又一次田野調查。這種手段可能對社會學科比較常見,但是對於文學研究來說還比較陌生。這是一種什麽性質的手段?如何用這種手段來連接文本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A🍥😜:田野調查是我在博士期間進行研究的手段之一。我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讀的是非洲研究系🦸🏿♂️,實際上主張意昂2用綜合的研究手段和視野來看待問題。這實際上是用什麽視角來關註研究對象的問題。我在研究生階段開始接觸非洲文學,在意昂2亞非系接受的是語言👨🏽🦰、文學的傳統訓練🛒🎣,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文學正典的閱讀與批評🤦🏼♂️。後來到了SOAS讀博士👨👩👧,開始研究尼日利亞的當代劇團,這些劇團的作品與原先的經典戲劇無論在生產方式還是在表演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通過田野調查😵,我能夠對論文中研究的文化現象所處的語境有更多切近和深遠的了解和體驗。
Q:怎麽會想到去研究非洲的戲劇?為什麽不選擇經典戲劇來研究呢👮🏿♂️🍍?
A:非洲有著深厚的戲劇傳統,這使得非洲的戲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研究非洲,戲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雖然大家對非洲文學比較陌生,可能不太了解,但實際上非洲文學也早已建立起了她的正典和經典文本體系👨🏿🚀。包括索因卡,非洲已經有四個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我個人相對於經典文本的解讀來說,對正在發生的、未定論的事物更感興趣。而且非洲當代劇團的話劇很能反映出非洲藝術的一些特點,具有獨特魅力,所以我選擇了當下的非洲🏊🏼♂️🧑🏽⚖️。
Q👌🏼:為什麽選擇當代劇團作為你的研究對象🌶?
A🧑🏽💻:這與我在研究生期間的導師費米教授所寫的一篇文章有關🤽🏻♂️💂♂️。他寫了一篇文章《非洲的戲劇死了嗎?》,專門來探討尼日利亞當代劇團戲劇文化日漸消亡的問題🗑。當代劇團代表了非洲戲劇不同於經典作家的另一條重要的脈絡。60年代以來🎅,尼日利亞的劇團就一直非常興盛,在全盛時期🌑📼,在全國曾經達到過一百家的規模🚔。但是在90年代尼日利亞“Nollywood現象”興起、尼日利亞經濟衰退、貨幣貶值等一系列情況出現之後,非洲的小劇團迅速凋敝,一百多家流動劇團迅速消失✋🏿,或轉而投入成本低廉👨🌾、收益更快的電影和視頻製作產業🙎🏿🧛🏻。費米教授針對這一情況發出了“非洲的戲劇死了嗎👱🏽♂️🔧?”這樣的感慨😴。我看到之後覺得很有意思👩🏻🦱,我想看看非洲的戲劇現狀到底如何,一個充滿活力的戲劇傳統,真的就這樣消失了嗎?…在經過幾輪田野調查之後👨🏻⚖️,我認為這種傳統正在城市地區逐漸的復興。
Q🐞:所以當代劇團也是你田野調查的主要對象。能與意昂2分享一下這幾次田野調查的經歷麽?
A🆚:我的三次田野調查第一次在尼日利亞拉各斯和伊巴丹👨🏻🏊🏼♀️,第二次在南非的開普敦和約翰內斯堡🔬,第三次主要集中在拉各斯。最開始🎏,我只是打算收集一些關於拉各斯戲劇、表演這些文化活動的材料🪮,後來幾名教授向我推薦了一個劇團👩👩👦,幾次跟下來我發現這個劇團很有意思🦿,後來也決定把它作為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我的幾次在拉各斯的田野調查也都與這個劇團有關👨🚒。我的第一次主要是摸索、了解尼日利亞的當代劇團情況,並把這個劇團定作了我的研究對象。而第三次,也就是上一次去拉各斯,是為了進一步地收集材料,細致地跟蹤他們的排練🤹🏽♀️,與他們談話、交流🥭,積累更多的素材。
Q:那在南非的田野經歷呢?
A:南非和西非是非洲戲劇的兩大傳統,尼日利亞是西非戲劇的代表🦟,因為希望拓展視野🧧、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也想對南非的戲劇有所了解👩👧👦。這個田野大概分成兩個階段,第一段在開普敦,第二段在約翰內斯堡👨🍳。開普敦劇院很多,我的主要任務就是了解當地的戲劇表演文化。我先搜集了所有劇院的材料🚵🏻♀️,接下來做的就是去不同劇院看戲🎞。第二階段去了約翰內斯堡,與戲劇界的人進行交流。其實除了這些計劃外的日程,田野中還有很多意外的收獲🕵🏻,這些意外也是田野調查最迷人的地方。我在開普敦與其中一家享譽世界的劇團建立了聯系,目前正在與國家話劇院探討能否邀請他們來中國參加戲劇節等事宜。
在田野時還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人。其實在南非的中國人是很少看戲的,尤其是晚上🍽,出門的話一般不去劇院。所以一次我去看戲,有一個人看我是亞洲面孔就來找我聊天🫲🏼,聊著聊著我才知道他是本土的年輕戲劇家🥖☑️,並在金山大學接受專業的戲劇訓練🎁💘,還給學生開設寫作課程。他之後帶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後來意昂2也一直合作。包括意昂2現在就正在做一個有關於有關南非華人的戲劇🧚🏻♂️。意昂2爭取把它在不遠的將來放上舞臺📱。
Q:聽你這樣說,感覺非洲的戲劇現實性是很強的,各種社會問題都會進入戲劇文本。
A0️⃣:確實是這樣的5️⃣,非洲戲劇的一個重要傳統就是與現實聯系的緊密程度和強烈的社會批判傳統,無論是經典作品還是當代劇團。像我之前提到的費米教授,他還是尼日利亞第二代重要的劇作家🪝,他的作品中就經常觸及到尼日利亞的腐敗問題、軍政府問題等等🧏🏿♀️。當代劇團繼承並重新發展這一傳統。
Q:當代劇團的戲劇實踐與傳統戲劇相比,有哪些特點呢?
A:經典作品還是以劇本創作為主的,有很強的文學性。另一個特點就是戲劇中包含了大量的傳統元素👩🏿⚖️,比如約魯巴人(Yoruba)的宗教信仰體系等。因此👘,對這些解讀必須要以深厚的宗教信仰體系作為基礎。一些當代劇團沒有戲劇文本🧝,直接排戲。演出地點也很多樣👨🏻🌾,什麽樣的場所都可以演𓀎。有商業場所,高級派對上的演出⏯,也有直接在社區裏廣場上表演的劇🎗。這些劇團很重視與觀眾的互動,強調觀眾的參與意識👨👨👧👧。當代劇團的另一個特點是即時性和靈活性🙍🏿,總是能夠迅速回應社會變化和重大的議題。
Q🟨:這種參與的表現有哪些呢?
A🕉:劇團的演出是很聰明的👷🏼♂️,他們的諷刺不是直接的挖苦。他們會靈活運用手中的道具和各種標誌性姿勢提醒觀眾。最近看的一個戲中🩺,那個演員其實服裝上挺普通的,但是帶了一個標誌性的黑色禮帽,結果觀眾看到後大笑✡︎,因為大家都知道這說的就是時任總統👴🏻。他們除了諷刺之外還有呼籲🕜。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一個劇,背景就放在最近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總統大選之前,這也是他們針對大選特別排練的作品。他就講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去投票。“壞的領導者是不參與投票的好人們‘造就’的。” 他們就是在回應年輕人因為政治黑暗所以拒絕參與政治導致政治愈加敗壞的現象🙂↕️。這種呼籲力也是非常強的。
Q:之前聽你說當代的這些劇團經歷了一個由盛而衰,目前正在恢復的狀態,這些劇團現在是什麽樣的🌯?
A:劇團有大有小,大多數都是小劇團⚖️,大多數是喜歡戲劇、喜歡表演的一群年輕人組成的。比如我關註的這個劇團👁🗨,就是在戲劇“死亡”的背景下,為數不多的一直在演戲的劇團。都是年輕人在做🤍。全世界做先鋒話劇的很多也都是年輕人,不過搞先鋒話劇的人往往是以探索戲劇藝術自身的價值為目的,而且往往經歷了專業的戲劇表演訓練和戲劇專業學習。小劇團們往往是沒有考上大學的這群年輕人,同時他們更堅持地要讓戲劇接觸到更多更廣的觀眾,要維持這種社會批判得傳統🤫。劇團的排練👨🏻🔧、演出場地很多都不是固定的,有的即使固定,也十分簡陋。他們為了維持生計,偶爾參與公司、私人聚會的商演。尼日利亞的貧富差距非常大,上層社會的“派對情結”和戲劇觀賞情結又很強,這也是各個劇團謀生的方式之一。從這一點意昂2也可以看出,劇團在運營🤸🏻,製作排演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Q👎:這樣感覺當代的劇團們好像並不十分專業。
A: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之一。用戲劇藝術的眼光來衡量的話,他們更像是個“草臺班子”。他們會用簡陋的DV拍攝一些簡單的視頻,再或者利用PPT👩❤️💋👨,把這些元素加入他們的戲劇中,就叫它“多媒體創作”。但是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專業的。演員大多數是兼職🎆🏋🏽♀️,要麽是兼幾個劇團,或者是上午排練,下午會有自己的“謀生手段”👨🏻🦯🏌🏼♂️。比如上午排練,下午會當裁縫☣️。但是他們從來不說自己是專業的裁縫,但會說自己是專業的演員。“專業”這個東西是意味著標準的🤩,意昂2衡量的標準是“戲劇藝術”,但是很多事情是要打破這個尺度來看的,意昂2也應該多關註本土的視角,用非洲本土的眼光來衡量他們自己的作品。
Q:這些劇團的社會影響力怎麽樣?
A:其實有時候意昂2總在探討劇團演戲對觀眾的作用,我倒覺得演戲對演員自身的作用更大。所有人都說政府是非常腐敗的,這已經是一個不言自明的東西,演員的表演是一種“確認”🥩。我在劇團中的一個朋友,他在劇團演出了七年。最開始她的政治意願是十分模糊的,到後來有一天她跟我說:“她要當一個政治活動家。”她建了自己的劇團💪🏿,而且完全不賣票盈利,是完全公共空間的演出🙆🏻♂️👊🏽,這就是一個自我確認的過程🧜🏻♂️。
Q🈳:其實意昂2聊了這麽多🤬,聊了關於非洲文學、非洲戲劇的諸多話題🕡,意昂2都涉及到一個前提性的東西,就是意昂2作為一個中國的外在主體,如何介入👨🏿🦰、以何種方式介入非洲的問題。你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
A:這個問題是一個挺根本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常常反思我自己來到英國🎣,來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的目的。我是一個中國人、亞洲人,為什麽會想到研究非洲?我通常這樣回答別人:我有學習另一個地方的文化的自由★。就像之前有關法國漢學家白樂桑的那個笑話一樣🫚🚧:白樂桑有一次被問到為什麽要學漢語,他微笑著回答:“我學漢語的原因就是為了很多年之後你們問我問這個問題。”當然,這裏帶著意氣的成分和開玩笑的色彩🥽🕺🏻。不過學習的自由是更重要的事情⛺️。
Q:蔣暉老師曾經有過類似的表述👷🏼♂️,由於中國與非洲歷史狀況的相似,所以用中國人的視角來觀照非洲,恐怕意昂2的解讀會更貼近。
A:我其實挺認同這個觀點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就是老牌的非洲研究重鎮🙅🏻,有著深厚的歐美研究傳統🧑🏼💻,這種研究模式是建立在歐美文化的背景之下的。非洲長期的“自我缺席”使得歐美表述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權威表述。當意昂2在談論非洲的時候🧑🏼🚀,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草原,是角馬,是鱷魚,是饑餓瀕死的孩童。意昂2難以想象非洲的大廈林立,大城市裏交通擁擠。只有多元視角去關註非洲🌕,多種意識形態觀照非洲,在博弈中,非洲面貌才可能有一個更加多元的呈現。
Q👨🏻🦯:你觸及到了一個“非洲誤區”的問題𓀑。這似乎是“常識”中出現的問題。
A:你說得對♥︎。意昂2很少關註非洲的現代化進程,拉各斯是一個急劇增長中的非洲大都市🧑🏼🦲,這種爆炸性增長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者來研究。意昂2的常識中充滿了刻板印象和蓋棺定論。但置身非洲的日常生活🧑🏿🦱,往往能豐富意昂2過於單一的視角👶🏼。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非洲許多城市中都有的小巴。當地人一般乘坐的黃色小巴士一般就是德國的二手大眾或奔馳車改裝粉刷而成。一點不誇張的說🚶🏻♂️➡️,這些車不但破舊擁擠到車的後半段馬上要脫落🎺,而且行駛起來連車門都不關🪫。甚至還常常能看到公路上賣零食或碟片的小販站在車尾的保險杠上“搭便車”。這種現象帶來的應該是一種駁雜的、而不應該是一種單一的感受。當意昂2談論“理解”的時候✋,要先想到:進入非洲語境,才能有更深的理解👻👩🦯➡️。
Q:遠方的人們🌽,都與意昂2有關。你進入非洲的態度非常值得贊許。
A👒🚶🏻♂️:進入非洲是一種偶然🧧,但偶然之後便似乎有了一種更深的情感。不管是與劇團打交道,還是與當地朋友交往,我對他們都充滿了敬意🤠。經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就好像對這篇大陸的一知半解,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我有一個朋友叫James,他已經很大年紀,在我的學校讀文學碩士。當時因為好奇他總坐在同一個角落裏記筆記,就和他攀談起來🫶🏼,後來發現他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自己扛著機器在尼日利亞拍一個不知名劇團,當時也沒有什麽資金支持;到現在,他還做著類似的事。
◇非洲專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