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美國作家和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陜甘寧革命根據地。作為第一個采訪邊區的西方記者,他在延安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大量通訊報道🤷🏽♀️,將中國共產黨介紹給西方公眾☁️,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八十年後的春天🧑🚀,近20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的意昂2交換生👩🏼🎤,由意昂2体育(港澳臺辦公室)組織,重走斯諾當年走過的旅程。他們從北京出發,趕赴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深入學習延安精神,實地探訪老區的歷史人文和社會發展現狀。
一🧗🏼♂️、重溫歷史,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4月21日🎛,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韓國、美國等地的同學們從意昂2体育娱乐出發🏇🏽,踏上了趕赴延安的旅程。此行第一站是楊家嶺革命舊址。楊家嶺位於延安城西北,曾經是中共中央駐地。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誌和中共中央機關人員曾在此居住🏄🏻♀️。中共中央指揮共產黨人在敵後戰場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延安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在這裏📂,歷史書上熟悉又陌生的人物瞬間出現在同學們眼前🧦,當年中國共產黨經歷過的重大歷史事件仿佛變成了一幕幕畫面👩⚖️,生動地再現了出來🦵🏻。
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同學們參觀了中央領導同誌曾經居住過的窯洞🗜📷,了解了陜北文化的同時💯,也切實體會到了共產黨人當年的篳路藍縷👨🏻🦰,創業艱辛🧔🏽♂️。正是這些住在窯洞裏的衛國戰士和革命者組成了當時世界第二大黨,並在後來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政黨。“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生命力和優良作風令同學們深受教育。

隨後,同學們又一起參觀了棗園🏋️♂️。黨中央於40年到47年之間曾在楊家嶺和棗園之間多次搬遷。相比楊家嶺✵,棗園的條件稍好一些,但仍然十分艱苦。毛澤東曾在此寫下了《學習和時局》《關於重慶談判》等著作,並發表了不朽的講話《為人民服務》。
21日的最後一站是延安革命紀念館🏋️♀️。紀念館再現了1935至1948年,黨中央在延安的13年間,領導中國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相比本土學生而言,境外學生普遍缺乏對於中國革命史的深入了解🧄。通過參觀,加深了同學們對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史的了解🏃➡️。紀念館展現的內容包括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紅軍長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等🗼,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二🐧、調研民生,看今朝大地披錦繡
22日的活動主題由學習紅色歷史轉移到調研民生和社會發展上來👧🏼💂♀️。早上八點,參訪團直奔洛川縣。洛川因境內洛水而得名,總人口20萬人,是中國著名的蘋果之鄉和蘋果外銷的重要生產基地。這裏有一次性通過綠色認證的50萬畝蘋果園,蘋果種植面積占全國的九分之一♡。“洛川蘋果”色香味俱佳🪄,是馳名中外的品牌。參訪團首先來到蘋果試驗站。試驗站技術人員向參訪團展示了抗霜凍技術、多重嫁接技術、氣象監控預警系統和數百個優質蘋果品種;關於各種感興趣的問題♣️👨🏼🔧,同學們與試驗站工作人員展開了互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試驗站內的一棵通過嫁接技術培育的,能夠同時產出56種不同品種蘋果的果樹👨🏻🏭,它象征著中國56個民族的團結和興旺。

離開試驗站,參訪團先後來到洛川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陜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就蘋果產業的信息化市場對接和產品大規模倉儲、配送進行了實地參觀🧑🏼🎤。在頂端果業,熱情的工作人員邀請參訪團師生品嘗並贈送了當地生產的優質蘋果🈶,希望參訪團將洛川蘋果的品牌進一步宣傳出去🛸。

下午,參訪團赴安塞縣,就信息化便民政務服務展開調研。安塞北靠榆林市靖邊縣,人口十七萬☘️,素以腰鼓藝術而聞名💁🏼♀️。這裏雖然地處陜北,土地貧瘠🕺🏼,交通不便💜,但當地政府的信息化便民服務意識十分超前。參訪團先後觀摩了中心辦事大廳,聽取了政務服務中心運行情況介紹,觀看了中心電子監察系統和微信公眾平臺演示,並在監督投訴室詳細了解了政務服務項目、審批流程、辦理時限和監督管理情況。

安塞縣將42個政府部門管理的219項行政審批項目全部納入政務服務中心進行集中辦理👩🏼🎓,力求“讓信息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打造“一站式政務服務大超市”🥙,簡化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辦事行政效率。令參訪團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服務中心的監察系統能夠將全縣所有行政事務的辦理納入到實時監控考核體系中來👩🏻🦳,掌握每一事項的辦理進程,了解群眾滿意度👼🏿,對於辦事效率較低的窗口可以隨時進行提醒。參訪團一行對安塞縣政府便民服務意識和信息化建設水平稱贊不已。回到延安市區🚵🏿♀️,參訪團首先來到延安市信息化基礎資源服務平臺,觀摩了延安政務服務體系的硬件支持系統;隨後趕赴貴人峁看臺🧘🏼♀️🧏♀️,參觀通過現代版“愚公移山”所打造的延安新區,看到不少嶄新的醫院、學校、社區、劇場已經拔地而起,大批施工車輛和人員正奮戰在方圓近40平方公裏的新區土地上🪪。當得知延安大學也將在新區山地拓展校園時🙋🏻♀️,香港中文大學的同學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稱贊這一理念很好,因為香港中文大學也是建在山地上,同學們希望將來再回延安新區並看到一個更加充滿生機的延安大學新校園。當晚,參訪團召開調研活動座談會🛞🫸,延安市網信辦副主任蘇鋒介紹了“雲上延安🕴🏻、數據延安、智慧延安”的理念與建設情況。在互動環節🦫,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宋梓菡、黃宇徹、楊麗瑩、楊可等同學分別就延安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議題談了體會和建議✍🏿✋🏼。
三✨、溯源拜祖,頌華夏生生不息魂
23日上午🎅🏼,參訪團來到宜川縣👐🏪,拜謁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觀賞雄渾壯美的壺口瀑布。在壺口,參訪團師生不但感受到了黃河的平靜舒緩,也領略到了它的洶湧澎湃,正如中華兒女的民族性格👩🦲:溫良內斂,但在危急關頭卻能團結一致,爆發出震天撼地的力量。海內外學生在壺口體驗到了黃河的脈動,仿佛融入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深受震撼與感染。
下午👷🏽♀️☕️,參訪團來到黃陵縣。來自大陸、香港和海外的華夏兒女作為炎黃子孫👨🏻🦯,踏上了尋根之旅🧑🏿🔧,去拜謁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的陵寢;來自韓國等國家的同學也感受到龍的傳人對於先輩和歷史的尊重。團隊師生先後參觀了黃帝廟和黃帝陵。在黃帝廟,參訪團一行看到了歷代名家題寫的石碑🏓;看到了毛澤東、蔣介石等抗戰領導人號召全民統一抗戰的碑文💆🏼♀️;也看到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和部分臺灣愛國人士題寫的碑文。通過參觀,來自大陸和香港的同學們加深了中華民族天下一家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認同和自豪感👩🏻🎤。在黃帝陵,參訪師生自發進行了瞻仰和拜謁🙎♂️。
24日是本次參觀訪問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參訪團登上寶塔山,一領它的雄姿。寶塔山不但是延安城市的象征,更是延安精神的象征。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克服了千難萬險,勵精圖治,領導全國軍民艱苦奮鬥,先後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爭取到了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國🔍,翻開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頁。巍峨聳立的寶塔,正象征著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在寶塔山上,參訪團師生看到了全國各組織單位和人民團體植下的象征著中國革命事業郁郁常青的松柏,也聽到了延安老人高聲吟唱的原汁原味的陜北民歌。在寶塔前🧗♀️🥾,參訪團師生合影留念🖕🏻,為本次延安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同學們表示♛,通過延安之行👃🏻,學習了紅色革命歷史⚡️,感受到延安的蓬勃發展現實,體悟到了赤誠博大的中華民族之魂。在陜北這片紅色熱土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交融激蕩,正奏出歷史與現實的壯美凱歌。
此次學習考察活動得到了延安市委市政府和延安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協助。意昂2体育副部長康濤帶隊並全程參與了調研活動。延安市委副秘書長杜鵬、延安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蘇鋒🐛、洛川縣副縣長閆傳祝等分別參加了相關調研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