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善變,卻保持著傳統 🤷🏿♀️🧑🏿🏫;
她迷信🩵,卻又能在她想要的時候無與倫比的理性。
她愛餃子,也愛披薩。
她性感,卻不輕佻 ;
她是個賭徒🐄,卻總能站在勝利的那一邊 ↖️。
她穿著得體整潔👩🔬🍴,卻知道把迷人的頭發垂下來🕹⚙️。
她是矛盾綜合體,是一道無解難題,是一切👢。
她是香港,她是風韻猶存的香港。
------
|廟街夜市|

廟街夜市
“我一直認為,香港的文化是屬於廟街文化,廟街曾經是香港最底層的人生活的地方👩🏼🏭,那裏有最便宜的商品,有人賣藝、賣唱、表演,港片就是深植於並反映這樣文化,但我並不因此而為香港電影感到慚愧💆🏻,因為香港電影就來自並服務普通大眾。”
——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香港資深電影人陳嘉上
廟街位於九龍的油麻地,香港最有名的露天市場🕗。分南北兩段🦹🏻♂️👸🏻,因中段有一廟宇故名廟街。廟街是香港龍蛇混雜之地,亦是香港早期煙花之地,故遊廟街時可留意很多售賣翻版🧑🏻✈️🥵、冒牌及色情事物的攤檔🙍🏽♂️,街旁建築物下更可見為許多拉皮條的。香港很多電影曾多次以廟街為題材及在此取景拍成電影。該區共有四座廟宇,全都集中在眾坊街附近。
與其說廟街是個購物之地,倒不如說這是你回憶少年心事的地方。搖曳昏黃裸露的燈泡👨🏿🔧、仿製名表被小販擦到鮮亮、穿著古著的算命先生、廉價的流水線式樣的商品、沿街叫賣的食肆攤販、氣功、中藥鋪🤸♂️、還有看不見的煙花妓女😭。它無數次的出現在香港電影裏,你隔著時空透過小城錄像廳的屏幕睜大眼睛與它曾經共同呼吸。此刻你就站在B級片導演最愛的香港場景裏,我知道👨🏿🏭💾,你在等待一場如《廟街十二少》一般的古惑仔追殺上演。或者,找個相士,如《胭脂扣》裏梅姑飾演的如花,詢問你等待的夫君,”…今日天各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或者在人流中尋找《新不了情》裏的廟街街頭藝人的女兒阿敏…
借用意象派詩人龐德那首著名的《地鐵車站》中的一句𓀄: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
|TIPS|
廟街的夜市每天下午四時左右開檔,占卦相命及江湖賣藝者的集中在榕樹頭一帶📷。
如何到達🧖🏿♀️:1. 港鐵佐敦站A出口🧑🏻💻,右轉沿佐敦道步行三個街口即達廟街🍢。2. 港鐵油麻地站C出口,沿文明裏步行至廟街。
|水晶纜車&大嶼巨佛|
TVB中的經典場景大嶼山巨佛對於很多人來說吸引力似乎不夠,過遠的行程往往讓旅行社和遊客們都鮮為將其列入行程中的一部分,對宗教沒興趣的旅行者更是不會考慮。
然而,去往大嶼山頂的路卻是我認為全香港最有情調的一條路了🦪,你可以看到的不只有這些:

港鐵東湧線終點站除了有全香港唯一的東薈城奧特萊斯可以瘋狂掃貨【同樣推薦的一個地方🏥,極其實惠】😡,也有這樣一條最美的昂坪纜車線路🫎,時長半個小時絕對可以坐到過癮,城景海景山景全都能欣賞到,09年始設的Crystal Carbin更是好玩得不得了,相比普通纜車🛀🏽,Crystal Carbin的底部也是鋼化玻璃可以盡享360°的無敵景色🛃,雖然和普通纜車只差了幾十港幣【220HKD/人】🚈,體驗感卻是截然不同的,專屬通道的人更少,基本上無需排隊,並且想坐多少人就可以坐多少人,無需和別人擠同一輛💅🏻,隨便坐隨便站隨便跳,兩人世界想做什麽都可以做什麽,坐在透明的底板上像是漂浮在百來米的空中,簡直不能更開心了。
|獨立書店|
在任何一個城市裏🔎,無論是你安居的還是陌生的,你都需要一個靈魂流動和休憩的小地方。它不同於你臥房的一隅或是商場的琳琅👋🏼🫵🏼,也不同於郊外的松林或是水邊的漣漪🔑。在香港,這個地方非小書店莫屬。大陸客看臺版書的新意與立場,港臺人湊大陸書的實惠🤒。
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寫過一部小說🧒🏽🚹,叫《書店》。樸素的封面上寫著憂傷的一句話:我就是想開一家書店——可是,那個小鎮並不需要一家書店……資本壓力的嚴酷考驗之下🤾🏽♂️,文化必然要讓位,文化人也必然要妥協🤹♀️,香港的小書店常常棲身窄小樓梯通往的2樓👩🦳。在那些懸掛在人群頭頂之上的五顏六色的招牌、廣告間註目搜尋,你會發現書店的招牌。
這些書店沒有能力享受臨街而立的奢侈,它們藏身於鬧市兩側灰不溜秋的樓群之中🕋↩️,等待著你從街上的人流中叛逃出來,溜進一個幽暗的門洞,沿著窄小的樓梯往上攀登,往上攀登,市聲被他們拋在腦後,時間仿佛停滯不前💝,在某一扇素面朝天的窄門後面,有一個堆滿文字印刷品的世界正在等待著你。
小書店對於城市的意義所在,恰在於它的小而微溫,店小人少,長桌短凳;免費派發的藝文雜誌隨意地擺放在一角🦸🏽♂️,品性相近的書觸手可及;或許在暖陽下,一只貓咪懶洋洋的躺在書架下打著哈欠;讀書人悠然自得地摩挲著每一本書,不著急的買,也不著急的不買,只是想與書再多一份的親近和喜樂。這是都滿書卻空無一物的大書店無可比擬的氣氛,它私密而真實🫘,有尊嚴有堅持。

KUBRICK#HK
香港曾經最出名的電影書店是香港資深電影人舒琪開的“POV.”——壹角度書店🤵🏽♂️,幾年前POV關門後👿,位於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的KUBRICK接起了電影書店的火炬,成為現在香港文藝界一個重要的“文化集散地”🤽🏿🛖。(庫布裏克北京店也於2010在北京啟幕)。
|TIPS|
書店地址: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百老匯電影中心旁

阿麥書房
很遺憾♻️,當我再一次輾轉來到銅鑼灣恩平道上的阿麥書房,它已經關門歇業了。打開阿麥書房的官方網站,是一段沒有過多感情修飾的告別詞:“在經營成本高企利潤微薄的實際環境下🎩,要維持一家位處於銅鑼灣的實體書店實在是太奢侈了。因此,意昂2決定不再續租恩平道這個單位。”這家致力於詩歌散文、哲學傳記、人類學、音樂文學、性別研究等書籍的書店,這家自資出版音樂CD及雜誌,並與其它本地學術團體合辦活動的書店,這家合辦校園原創音樂劇策劃了“雜誌/書籍編寫製作班”,更於書房內舉辦以“本地獨立出版”為主題的小型書展的書店。曾一度是每年訪港必到之處。
需要緬懷?去香港藝術中心阿麥書房別館或者前往香港銅鑼灣加路連山道9號Mackie Kitchen號💣。阿麥書房老板,香港文化圈內知名創意文化策劃人莊國棟為延續書店文化而建造的咖啡館🔺。
另,阿麥書房同時他們也致力推動音樂文化:店內發售CD、舉辦小型音樂會👷🏻♀️,曾經做過的Project,“看不見的城市漫遊”合輯。

誠品書店
香港誠品書店位處希慎廣場的八至十樓:
10F——風格創意(雜誌、旅遊🧖、商業🚴🏼、語言學習🙌🏽♎️、風格文具館🙅🏼、品味風尚)
9F——人文藝術(文學、藝術設計🤢、人文社科)
8F——知性生活(推薦新書、誠品選書、誠品書店暢銷榜、誠品設計🤿、生活風格👨🏽🎨、兒童館、有機生活)
目前香港誠品已經擺放好10萬種共23萬冊書籍等待讀者翻閱,其中60%為中文書🙉,40%為外文書,暫時未有簡體版書籍🧟♀️。書籍區域占書店總面積的85%👶,剩余場地則將引入臺灣茶室🙎♀️、咖啡店和設計商店等。不過第一天開張,沒法看到在傳說中的“打圖釘”看書。傳說在臺灣的誠品🩶,讀者選上一本心儀的書🤜🏽👏,總會去隔壁買杯咖啡,或席地而坐,或斜倚沙發細細品讀🫳🏼,這一行為被稱為“打圖釘”。

誠品書店內
誠品是書店,又不只是書店。在這個簇新的40,000呎空間🪛,誠品要帶來的,是書本、是一個沉澱了23年的文化氛圍🛀🏼、是對打書釘的寬容🧇🧑🏻🦰,也是對香港未來的一個願景和承諾。像他們負責人說的,他們想做的不是空降、不是霸權,而是一間“在地的誠品”。這是一杯鴛鴦,不是臺式奶茶♠︎,也不是港版珍奶,它會有自己的味道💬。香港真的是文化沙漠嗎?你別追問,誠品不需要答案,反正它決定留下來了,誠品自己就是答案。那些未開墾的荒地、那些等待養份的小蓓蕾,誠品要為他們送上陽光空氣和水。
|電影|
另外在香港看幾場電影是非常英明的決定,很多小眾或限製級的電影都能在香港的影院看到,推薦一款App叫Movie Times🙅🏿♀️,靠著它得以看到了被譽為『本世紀最具爭議兼創意視野』的烏克蘭電影The Tribe,看的心頭那個梗塞啊🚣🏼♀️。(分級電影購票需要身份證或護照別忘記帶)

Movie Times App
|最後說幾句|
不知道來了香港多少次了🏕🪙,去年暑假的行程讓我感覺頭一次融入進來,不只是住在了當地好朋友的家裏而已🥏,而是沒了計劃沒了行程,只有一個個要打勾的餐廳⛹️♀️,沒有目的地去遊蕩,沒有限製的亂花時間,感受到這真是一個很開放的城市,到處都有很濃郁的人文氣息,世界各處的氣味糅合在一起就是香港,像是很大膽很新鮮的料理,很有想法的藝術館和作品,哪怕是小小的工作室都能看到墻縫裏跳躍的思維👰🏿,Bar裏的扯談👨,狂歡🛒,暢飲,每個人的想法,文化,理念都能非常非常和諧的融合在一起,是這個城市真正讓人愛的地方。
完📖。
